1715
彼得羅‧瓜奈里為安德烈‧瓜奈里的長子,與弟弟朱塞佩‧瓜奈里一同繼承父業,延續了瓜奈里學派的製琴業。此琴每一細部結構,都展現出彼得羅精緻完美的手藝。此琴曾於1945年在布魯克林博物館展出。

彼得羅‧瓜奈里 (Pietro Guarneri of Mantua, 1655-1720) — 小提琴

Jacques Boquary — 大提琴

1717
此琴採用了尼可羅‧阿瑪蒂較小型的琴模為基礎,與父親喬凡尼常用的形制不同。

彼得羅‧紀寇摩‧羅傑利 (Pietro Giacomo Rogeri, 1665-1724) — 小提琴

1718Claude Pierray — 小提琴

1719Jacques Boquary — 小提琴

c.1720Deneil Parker — 小提琴

1720Dalla Costa — 小提琴

Spirito Sorsana — 小提琴

1721Andrea Gisalberti — 小提琴

Matteo Goffriller — 小提琴

1722Antonio Stradivari — 小提琴

Barak Norman — 大提琴

Daniel Achatius Stadlmann — 小提琴

Leonhard Maussiell — 小提琴

Pieter Rombouts — 小提琴

1724Georg Aman — 小提琴

米尼亞利曾追隨柯賴里學習小提琴,畢生以教學與創作為主,其演奏技巧高超。

1716傑米尼亞利 (F. Geminiani)《A大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,作品1第一號》。

1721魏拉契尼 (F. M. Veracini)《G小調小提琴與數字低音奏鳴曲,作品1第一號》。

1723韋瓦第《四季小提琴協奏曲》(The Four Seasons)。

巴哈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(Six Suites for Unacomppanied Cello)。

1717韓德爾完成《水上音樂》(Water Music),並於喬治一世,即漢諾威公爵於泰晤士河遊船時演奏。

巴哈赴柯登 (Cöthen) 擔任宮廷樂長。

1721巴哈完成6首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(Brandenburg Concerto),獻給布蘭登堡總督魯道夫侯爵。隔年完成《平均律鋼琴曲集》第一冊 (The Well-Temperd Clavier),包含前奏曲與賦格,以24個大小調寫成。

1722拉摩 (J. Rameau) 出版《和聲理論》(Traité de L’harmonie) 一書闡述大小調體系,為現代和聲理論奠定基礎。

1723巴哈就任萊比錫 (Leipzig) 聖托瑪斯教堂合唱長。

1716中國清朝完成《康熙字典》。

1724中國清朝雍正皇帝禁止基督教在中國傳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