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琴工坊介紹

一、義大利曼圖阿學派 — 斯卡拉佩拉&加達製琴工作坊

斯卡拉佩拉家族大約興起於十九世紀,1865年建立於北義大利布雷西亞 (Brescia) ,1886年搬遷至曼圖阿(Mantua),成為近代曼圖阿學派最為重要的提琴工作室。兩百多年的歷史中,共歷經了斯卡拉佩拉 (Scarampella) 與加達 (Gadda) 兩個家族,涵蓋五位重要製琴師,包含保羅‧斯卡拉佩拉 (Paolo Scarampella, 1805-1870)、朱塞佩‧斯卡拉佩拉 (Giuseppe Scarampella, 1838-1885) 以及斯特凡諾‧斯卡拉佩拉 (Stefano Scarampella, 1843-1924)。第一代製琴師保羅是位業餘製琴師,流傳後世的提琴作品數量較為稀少;第二代的朱塞佩承繼了父親的製琴技術和工作室,他所製作的樂器中,又以史特拉底瓦里(Stradivarius)與瓜奈里(Guarnerius)為模型的樂器最為知名,其手藝精緻且選用品質優秀、紋路漂亮的木材為製琴材料,提琴音色燦爛具有爆發力。同為第二代的斯特凡諾所完成的提琴數量眾多,又以仿照史特拉底瓦里提琴的作品最為出色。1919年,他開始傳授埃塔諾‧加達 (Gaetano Gadda, 1900-1956) 精湛的製琴工藝。埃塔諾‧加達也以史特拉底瓦里的琴為模型,之後又傳承給兒子馬利歐‧加達 (Mario Gadda, 1931-2006)。

目前奇美博物館所珍藏的一千多件提琴中,有七把作品出自於此工作室,包含斯卡拉佩拉家族的三把提琴和加達家族製作的四把提琴。這些提琴作品帶有濃厚的曼圖阿學派色彩,特別在漆料的使用上,經常以紅色漆料為底漆,再塗上一層亮褐橘色或紅褐色的漆料。本工作室在奇美文化基金會多年的努力交涉下,終於在2011年時獲得加達家族後代首肯,將此深蘊歷史意義的工作室遠渡來臺,其所遺留的提琴模板、製琴工具以及書信文件再次展現出義大利深厚的百年製琴風華。

二、德國馬克諾伊基興學派 — 普雷爾家族製弓工作室

普雷爾家族工作室位於德國東部馬克諾伊基興(Markneukirchen),1898年在著名德國製弓大師赫曼‧威廉‧普雷爾(Hermann Wilhelm Prell, 1875-1925)手中成立,在兩代父子的保存下,78年的歷史平安度過兩次世界大戰,直到兒子霍斯特‧普雷爾(Horst Prell, 1899-1975)逝世,自此工作室塵封三十多年。2011年後,經過奇美文化基金會重新整理與布置,二十世紀初期德、法製琴弓工作室的完整實況展示於台灣,提供製弓研究最真實的第一手考證史料。

第一代主人赫曼‧威廉‧普雷爾出生於德國東部的馬克諾伊基興,他所製作的琴弓擁有優美的設計以及完美的平衡感,品質相當優異,為當時許多上乘音樂家的最佳選擇之一。年輕時跟隨海因里希‧霍耶 (Heinrich Hoyer, 1887-1933) 學習,並分別於1893年3月至1895年10月、1896年2月至11月為亞伯特‧紐倫貝格 (Albert Nürnberger, 1893-1895) 和奧古斯特 (August Rau, 1866-1951) 工作 。1897年到達巴黎,成為著名法國製弓大師尤金‧尼古拉‧薩托利 (Eugène Nicolas Sartory, 1871–1946) 的助手,深受其影響。1898年,終於回到家鄉建立個人工作室,1925年8月4日逝世後,交由兒子霍斯特繼承其事業。霍斯特雖然承繼了父親的志業,但名氣不若父親響亮,後世相關文獻資料十分稀少,隨著霍斯特1975年逝世,普雷爾家族工作室也宣告結束。

該工作室保存十七到二十世紀,百件工具法式和德式製弓工具。基本上可依據工作區域分成三部分。首先在赫曼‧威廉‧普雷特工作桌區域,保留了旋鈕、弓毛箱、弓桿、貝殼等上百件琴弓材料,十七世紀的法國壓制黃銅部件工具、十八世紀德法手搖鑽,以及工作桌、腳凳、壁掛式工具櫃等傢俱;第二部分為十八世紀的的書桌,黝黑桌面擺放著製弓師普雷特的兩副眼鏡、信磅和墨水、筆記本與鋼筆等文具,其中又以雕刻著提琴演奏的銀色菸盒最為特別,菸盒背面刻寫著 ”尤金‧尼古拉‧薩托利送給赫曼‧威廉‧普雷特”,加上牆壁所懸掛的家族相框與德式掛鐘,讓此工作室更添幾分思古幽情;最後是一張1850年德式小工作桌,製弓師同樣在此使用各種細緻工具,精心琢磨出一支支價值非凡的琴弓。在此仍遺留許多尚未完成的琴弓配件,與十八、十九世紀小工具,墨綠色的工作服依舊安靜地懸掛在工作室一角。

三、德國霍恩多夫學派 — 萊希特家族製琴、製弓工作室

西元1896年,萊希特(Leicht)家族工作室成立於德國東部薩克森州(Saxony)霍恩多夫(Hohendorf) ,西元1896年成立,1988年3月1日結束經營權,長達93年的歲月共歷經父子兩代,涵蓋四位重要製弓與製琴師。直到長達93年共歷經父子兩代發展,涵蓋四位重要的製弓與製琴師。它幸運地躲過兩次大戰的無情戰火,完整保留提琴與琴弓製作時的工作環境;所遺留的物件數量繁多、樣式豐富,包含製琴證書、家族照片、繪圖手稿等珍貴文獻,以及上百件十八至二十世紀所使用的工具,倍極珍貴;其中一只櫃子甚至留有二戰時俄軍以斧劈砍的痕跡。

本工作室由德國霍恩多夫製弓師,馬克思‧萊希特 (Max Leicht, 1878-1965) 建立,三位兒子艾弗雷德‧萊希特 (Alfred Leicht, 1901-1981)、亞伯特‧萊希特 (Albert Leicht, 1898-1973)、魯道夫‧赫貝特‧萊希特 (Rudolf Herbert Leicht, 1907-1997) 皆繼承其衣缽,由父親傳授優異的製弓技術。該工作室主要由二兒子亞伯特‧萊希特守護,再由小兒子魯道夫‧赫貝特‧萊希特接續其事業,直到1988年3月1日結束經營權。該工作室由三大區域組成,其中1749年由德國南方出品的精美雕花大型木櫃中,擺放著老萊希特所使用的十八、十九世紀製琴工具,包含卡鉗、角尺,以及雕刻用絞刀、鑿子、螺絲夾具、鉋刀等等;第二部份為1930年的德式工作桌,上方布置著鑿刀、銼刀、鑽子,以及鉋刀、手搖鑽、焊接焊炬等製弓工具,另有小兒子的製弓證書、懸掛牆上的小型十字架,提琴與琴弓各式零件;第三部份為提琴製造區,保存著多達兩千件以上的提琴材料、提琴模板、製琴工具、琴漆原料等,另有琴弓製造時需要的螺旋模板組。此刻,萊希特家族工作室所擁有的珍貴物件,從遙遠的彼端飄洋過海駐留於奇美博物館,持續訴說著百年提琴風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