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台威爾第: 《喔! 我的愛人在哪裡》

Claudio Monteverdi (1567-1643)

演出者:
小提琴I:李宜錦、小提琴II:陳沁紅、大提琴:林宜嫻、大鍵琴:張姍卿
使用樂器:
Nicolò Amati, Vi (1656)、 Nicolò Amati, Vi (1624)、Giovanni Paolo Maggini, Vc (c. 1610)

蒙台威爾第(Claudio Monteverdi, 1567-1643)生於克里蒙納,卒於威尼斯,是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首屈一指的義大利作曲家,其作品縱橫世俗與宗教,超然的神聖情懷與凡俗的愛恨糾葛,在他手中一一被揉粹為音樂史上的瑰麗詩篇;而牧歌正是當時世俗音樂精緻與洗練的最高展現。窮其一生,蒙台威爾第寫了數百首牧歌,並彙編成九輯傳世。 牧歌深入十六世紀義大利人的生活,在許多貴族的聚會、或是學術性的集會中,常可聽見牧歌的樂聲悠揚。從一些文獻及繪畫中可以得知,牧歌是一種多聲部的世俗聲樂曲,演唱形式相當隨性,可能是三五好友群聚,一人演唱一個聲部,或是加入魯特琴、大鍵琴等樂器配合演唱。人們吟詠著佩托拉克(法國sco Petrarca, 1304-1374)、塔索(Torquato Tasso, 1544-1595)等名詩人的詩篇,彷彿謳歌著文藝復興的精神不朽;牧歌結合了音樂與文學,其婉麗精緻的風格,廣受歐洲人所喜愛,直到十七世紀,此樂種仍佔有一席之地。 這首《喔!我的愛人在哪裡》約於1619年出版,是一首女聲二部與大鍵琴伴奏的牧歌,歌詞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詩人塔索(Bernardo Tasso,1493-1569)所作,共分為四段,內容細膩地描繪了女人對愛情的嚮往與憧憬。曲中充滿了蒙台威爾第擅長的優美旋律,饒富韻味的線條彼此交織,偶又錯綜著扣人心弦的塊狀和聲,充滿變化卻不失精緻典雅,使這首小品被譽為「蒙台威爾第最優美的曲子之一」。小提琴的音域模擬自人聲,在專為小提琴譜寫的音樂尚未普及之前,它經常會被用來演奏當時大家所耳熟能詳的樂曲。 在本錄音中,使用與蒙氏的同鄉—克里蒙納製琴師尼可羅.阿瑪蒂分別於1624年與1656年所製的兩把小提琴,獨特地詮釋了這首十七世紀初的雋永小品。提琴的音色溫潤細膩,古意盎然,非常適合表達曲子中柔和蘊藉的情感。